-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168飞艇是哪个国家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你能想象吗?在香港,只有9平方米的房间,月租金竟然高达4800元。
这不是海景房,也不是高级单身公寓,只是长沙湾的一间劏房。
房间小到转个身都得小心,否则会撞到家具,可即便如此,还有人抢着租。
29岁的刘田,就是其中之一。
她搬进来的时候,带着一副先住下再说的心态,结果三个月过去,居然对这方寸之地生出了感情。
刘田第一次推开门的时候,差点被门和邻居的门同时卡住,因为两扇门之间的距离,不到一厘米。
劏房的格局就是这样,一条窄窄的公共走廊,两边排着一扇扇门,像集装箱一样并列。
鞋子全摆在外面,谁家多占一点位置,邻里之间就能暗暗较劲。
走进屋里,第一感受是“满”,门后的墙壁几乎被挂钩占满,从钥匙到包包再到各种杂物,能挂的全挂上去。
过道只能侧着身走,墙面被蹭得发黑,这种压缩空间下的日常,是劏房生活的常态。
在香港的租房市场,有自己的厨房已经算是奢侈。
刘田的厨房,是一字形的开放式设计,水槽、电磁炉、小冰箱紧挨着排列。
台面小到切菜必须架在水槽上,稍微大点的砧板都会显得碍事。
有意思的是,橱柜不只是放锅碗瓢盆,还得兼顾衣物、清洁用品甚至杂物。
为了不让眼睛觉得乱,她学会了“关门即清爽”的收纳哲学,柜门一合,乱七八糟就被隐藏起来。
冰箱台面上也成了额外的工作区,有时候是临时摆放蔬果,有时候则是她的“切菜台”。
在9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任何空间可以被单独划作卧室。
白天,靠墙放着一张懒人沙发,顶上是一块装饰挂布,夜里,沙发展开就是床垫。
三个月下来,她已经养成了每天收起、铺开的习惯,这成了生活的节奏。
头顶的隔层被她用作储物,把不常用的东西全塞上去。
半平米的地方都舍不得浪费,这是她住劏房后最大的习惯改变。
没有电视,只有手机和平板,她觉得这样更省空间,腾出来的地方可以摆书、化妆品,甚至是厨房的米桶。
在香港的劏房里,采光和通风是一种奢侈。
刘田的房间有四扇窗,这让它在同类房源里显得格外抢手。
她甚至在窗边加了一块木板,延伸成迷你吧台,可以坐在这里喝茶、看书、发呆。
但好采光不是免费的福利,隔壁差不多大小、只有两扇窗的房间,比她的租金便宜600港币。
这也意味着,她每个月为了阳光和空气多付了额外的代价。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连阳光都是有价格的。
9平方米的空间,既是厨房,也是卧室,还是客厅和储藏间。
刘田的生活被压缩到极致,每一件物品的位置都经过精心安排,每一寸地方都得想办法榨干价值。
她说,住进来后,买东西前要先问自己一句——家里还有地方放吗?
这样的生活听起来很辛苦,但也让人重新认识了“足够”的意义。
大房子有大房子的舒适,小房子有小房子的自在。
当你被迫精简、被迫取舍时,也许才能看清,生活中真正不可或缺的是什么。
这间劏房,也许只是她人生的一站,可在这里学到的收纳智慧、空间感知,以及对生活的节制,可能会伴随她很久很久。
毕竟,面积可以被限制,但心的尺度,取决于你自己。
Powered by 168飞艇是哪个国家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